手机端微信 注册登录
18039370696hcmmt@qq.com

让思考回归文言文

2019-08-09 19:05:33   

  关注:破解初中课内文言文新尝试

  《中考语文考点破解》作者,也是北鱼团队的创建者张兴东老师,最新发布音频课《不正常的课内文言文》,为解决枯燥的课内文言文做了一次新的尝试,这也是北鱼团队自2017年成立以来,正式发布的第二个课程产品。

  提到文言文,多数学生的第一反应就是“背”。

  遇到像《出师表》、《岳阳楼记》这样长的篇目,更是难上加难,背到深夜的小伙伴也是有的,甚至有的老师会在早读课上轮番“提审”。

  对于学生来说,文言文读不懂,读懂了又觉得没有意思,最后还需背下来。这样的境况让学生更加厌恶文言文。

  如何才能让学生从反复记忆中解脱出来?让思考回到文言文之中?

  回答问题之前,先给大家讲个故事。

  2018年5月4日,北京大学建校120周年校庆上,校长林建华发表演讲,结果居然把“鸿鹄之志”念成了“honghao之志”,把“莘莘学子”,念成了“jingjing学子”。

  堂堂北京大学的校长,竟然把两个并不生僻的字读错,让人大跌眼镜,其人文素养一时成为大家口诛笔伐的对象。

  次日,林建华在北京大学BBS上发表《致同学们》的帖子,坦诚地承认自己的问题并道歉。他说自己成长于特殊年代,因此文化功底的确不好。

  本来一个校长能够堂堂正正公开承认自己的错误,其雅量起码令人尊重。

  但是不曾想,在帖子末尾有这样一段话:“焦虑与质疑并不能创造价值,反而会阻碍我们迈向未来的脚步。

  此言一出,可谓是一石激起千层浪。

  连王思聪都看不下去了,站出来发表看法:“作为一个教育者,居然能说出质疑不能创造价值,真是令人担忧。人类的认知和智慧,难道不都起源于质疑吗?”

  作为中国最高学府的校长,读错字是小问题,但不尊重质疑的精神,再怎么道歉,也难以平息滚滚而来的质疑。

  令人欣慰的是,人类早就认识到质疑是推动社会进步重要的动力。

  哈佛大学有座著名的“三谎雕像”,这座雕像的底座刻着三行字:约翰·哈佛、建校者、1638年。

  多数“朝圣者”都以为这三行字的意思是约翰·哈佛在1638年创办了哈佛大学。

  实际上,这三行字没有一行是正确的。

  第一、哈佛创立于1636年,而不是1638年。

  第二、约翰·哈佛并非创办者,他仅仅给哈佛捐赠过260本图书和一些钱;

  第三、哈佛31岁就去世了,没人知道他长什么样,也没有照片留存后世。

  所以雕塑本身就不靠谱,哈佛之所以树立这座奇葩的雕像,无非要告诉学子:你迷信的一切,崇拜的权威,未必代表真理。

  一个哈佛学子,首先要学会的不一定是知识,而是一种质疑的精神。

  讲完林建华和哈佛的故事,回到语文学习之中,聊一个问题。

  既然是语文学习,自然需要教科书,那这个教科书必定是能够经得起推敲、无比正确的。

  但同时因为它被千挑万选出来,所以我们对这样的书进行质疑,就显得非常困难。

  尤其是文言文,实在是太经典了,经过了历史多年的洗涤,文章妙在何处,中心思想是什么,早就基本确定了。

  因此,几十年前的教育和现在的教育其实没有本质变化,几十年前老师怎么教,现在大体还是怎么教,几十年前学生怎么学,现在还是怎么学。

  文言文确实非常可怕,可怕的地方不是因为它不正确、不科学、不经典,而是因为它太正确、太科学、太经典了。

  如果一个学科,不需要理解和质疑、不需要反复争辩,只需要记忆力,那么这个学科一定是令人讨厌的。

  几年前我就想做一个课程,目的是把文言文的问题重新摆在学生面前,去激发他们的思考。

  我希望把学生从反复的记忆中解脱出来,让思考回到文言文之中。让质疑和思考推动学生更好的理解和学习文言文。

  举几个例子:

  斯是陋室,惟吾德馨。——《陋室铭》

  《陋室铭》中的这句话,可谓是千古传诵,读起来感觉很通顺,而且写得非常有境界。

  但是认真琢磨一下,就会觉得逻辑不通。简陋的房屋,因为我本人品德高尚,就显得不那么简陋了。中国人不是最讲谦逊道德的吗?刘禹锡怎么自吹自擂到这种程度呢?

  燕赵韩魏闻之,皆朝于齐。——《邹忌讽齐王纳谏》

  《邹忌讽齐王纳谏》中这句话说的是燕赵韩魏四国去朝见齐国。但是检查一下战国时期的历史,就会发现,从来没有说过因为邹忌的缘故,有四个国家去朝见了齐国了,难道《邹忌讽齐王纳谏》压根就不可相信吗?

 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,必先苦其心志,劳其筋骨,饿其体肤,空乏其身,行拂乱其所为,所以动心忍性,曾益其所不能。——《生于忧患死于安乐》

  从结构分析,“苦其心志、劳其筋骨、饿其体肤”是四个字,“行拂乱其所为”却变为六个字;苦、劳、饿、空乏、是动词,但“行拂乱其所为”的“行”是名词,“拂乱”却是动词。

  仔细推敲会发现这句话可能有问题,这样的结构不符合古文对仗的特征,所以有学者指出这句话是断句出现问题,将标点做了修改。

  原文: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,必先苦其心志,劳其筋骨,饿其体肤,空乏其身,行拂乱其所为,所以动心忍性,曾益其所不能。

  改后: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,必先苦其心志,劳其筋骨,饿其体肤,空乏其身行,拂乱其所为,所以动心忍性,曾益其所不能。

  修改之后结构就没有问题了,意思也变得很顺畅。

  而年又最高,故自号曰醉翁也。

  苍颜白发,颓然乎其间者,太守醉也。——《醉翁亭记》

  我们都知道《醉翁亭记》中,太守说自己苍颜白发,年又最高,所以自号为醉翁。可是查一下欧阳修的资料就会发现,他老人家写《醉翁亭记》的时候,年仅39岁,怎么可能年又最高呢?

  可能有人会问,这些杂七杂八有什么用啊?对考试有帮助吗?答案是基本没有帮助。

  但是这些思考和质疑,可以让学生保持大脑运转。希望学生的这些脑细胞,不要因为枯燥的学习而死亡。

  今年北京高考语文试卷,有这样一道考《论语》的题目。

  “不以其道得之,不去也。”杨伯峻的《论语译注》认为“得之”应该改为“去之”,也有学者认为“不以其道得之”的“不”,应该删去。请根据以上两种不同的解读,分别解释句意。

  以前考《论语》,基本都是大体理解,然后谈谈感想感受,但是今年却不同以往,考察的是学生的真功夫。而且不拘泥一家之言,要求学生有不同的认知,有深度的理解。

  这道题其实是在鼓励我们走出表面思考、走出记忆,鼓励学生的质疑精神和钻研精神。

  《不正常的课内文言文》这个课程的出发点与北京高考的《论语》考题一样,想让学生走出记忆,让思考回归文言文,让文言文有意思。

  张兴东老师新课上线

  经过半年打磨,张兴东老师推出最新课程——《不正常的课内文言文之8年级》。

  跟随张老师穿梭古今,浏览名家著作、学术论文,真正读懂课内文言文。

  跟随张老师深度剖析,学习理解那些被错误解释的词句、语法,学做一个咬文嚼字的学习者。

  跟随张老师走进历史,多角度,多层次看待同一个问题的体验。

相关热词搜索:

上一篇:《碧落碑述论》——范业俊解读道家密典
下一篇:汉隶写大风 妙笔抒人生 ——孔繁顺书法艺术风格及其佳作赏析

热点话题

热门视频

互联网